安东尼戴维斯生涯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为何被吹捧的如此之高?

奥运会篮球3*3-奥运会篮球三分线哪年

安东尼戴维斯在他的生涯中的成就并不是很高,但是现在的安东尼戴维斯,他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也是被誉为现役第一大前,实力也就毋庸质疑了。而且现在浓眉哥和詹姆斯搭档,这也给他带来了一些的关注和热度。

安东尼戴维斯早从进入联盟之时就已经备受期待。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他是梦之队成员中唯一一个大学生球员,进入联盟之后,他又被冠以“下一个联盟第一”的名号,包括NIKE和NBA官方都有意无意地力捧着他,ESPN、露天看台等媒体也是如此,在各大排名榜单上安东尼戴维斯的名字都是高居前列。

不仅如此,我们经常还能看到浓眉和一些前辈的对比,最为经常的便是加内特,作为安东尼戴维斯进入联盟时的模板,有关两人的比较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但现在的戴维斯肯定是比本内特强很多的,之前安东尼戴维斯在体会他的表现也是非常棒的,毕竟是状元秀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虽然说浓眉哥的打法或者是一些技巧还是非常好的。而这次是浓眉哥自己要求要寻求交易的,最后也是交易到了湖人队。和詹姆斯搭档,最近球队也是迎来了霍华德。现在的湖人队可谓是如虎添翼,给人一种无法击败的样子。

正是因为浓眉哥的个人能力强,才会一直被吹捧。如果是一般人去的话,别人看都不想看他一眼。所以说浓眉哥的成就虽然不是非常高,但是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篮球场上是非常厉害的。

篮球场场地规格

篮球场场地规格如下:

国际篮联标准:整个篮球场地长28米,宽15米,长款之比为28:15,篮圈下沿距地面3.05米,线条宽0.15米,中圈半径1.8米。现在的篮球比赛场塑胶地面的使用较少,土质、水泥和沥青场地比较经济,大学、基层单位使用较多。

篮球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

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天津。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36年目篮球在柏林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也首次派出篮球队参加奥运会篮球项。

篮球比赛场地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篮球场地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地无土质。现在的篮球比赛场木质地板的使用较多。土质、水泥和沥青场地比较经济,大学、基层单位使用较多,但是要注意地面不平整,以防出现伤害事故。

篮球运动于1891年12月25日发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春田学院,由该学院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设计发明。1892年制定了美国青年会篮球规则。

当时有13条规则,第二年1893年增加到23条,1897年增加有关犯规罚球的规定,1904年美国青年会出版第一本篮球规则,1932年编定全世界统一使用的国际篮球规则,并且在1936年奥运会第一次的男子篮球比赛中采用。

随后每四年修改规则一次,直到2000年之后,采取不定期修改,总计在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有多次修改规则条文(吴喜松、2006)。

2008年4月25日在北京召开国际篮球总会中央委员会议通过2008年10月以及2010年10月两次规则的修订。其中2010年10月执行的篮球比赛场地更改影响比赛最大!

篮球比赛场地在1891年篮球运动发明之后,从1892年到1895年有九人制与五人制两种规格,1895年增加罚球区与罚球线,同时限定男子比赛上场球员各为五人。

女子球员上场比赛各为九人,直到1948年才采用各为五人。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男子篮球首次比赛,时隔40年之后的1976年加拿大蒙特娄奥运会,才有女子篮球比赛。

1948年伦敦奥运会到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篮球比赛场地长26公尺、宽14公尺;但是1984年国际篮球总会作了一次场地大的变革。

从1984年开始,篮球场的长度增加到28公尺、宽度增加到15公尺(1984年国际篮球规则),同时增加三分线的设定,由篮圈中心点重直到地面画出长6.25公尺的一个弧线,成为三分线。

篮球的历史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篮球起源与发展

起源:现代篮球运动自1891年起源与美国。是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市)当时的青年基督教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当时称为"奈史密斯球"后又称"筐球"最后根据活动的内容是向篮球筐中投球,边形象的命为篮球。

一,初创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二,完善、推广时期(20世纪30至40年代)

三,普及、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60年代)

四,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五,创新攀高时期(20世纪90年代-)

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将继续向着"高" 、"快" 、"全" 、"准"、"全"和"女篮男化" 技术、战术运用技艺化的方向发展。

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伍参加奥运会,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创新发展,达到技艺化的新阶段。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的发展新趋势在继续向着"高"、"快"、"全"、"准"、"变"、的含义将更富有新意,相互间将融为一体。从而使人感受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圈越觉越大;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比分越来越高;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的新趋势。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制空有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第一, 继续加快进攻速度,主动争取时间,增加攻击次数;第二,继续强调提高攻守转换速度;第三,继续提高运用技术和战术间衔接的速率,加快转换战术变化的节奏,都将给现代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延伸。

三、"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四、"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

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

第二, 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

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可见,未来要想成为世界性强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掌握绝招。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和节奏。应运用战术的简练性,应变意识、才智与能力的综和水平。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风和看家本领。

第六,教练员智能结构的高层次和科学化训练,管理相结合的高水平。

什么叫篮球?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开展于冬季和雨季的室内游戏。始于1891年12月21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奈史密斯在体育馆内组织学生进行的游戏。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中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奥运会的篮球比赛采用上下半场,各20分钟的赛制。如果打平,进行5分钟的加时赛。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三分线距离篮圈垂直距离为6.25米。

基本规则:

篮球比赛一队五人,其中一人为队长,候补球员最多七人,但可依主办单位而增加人数。比赛分前、后半场,每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比赛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则举行延长赛5分钟,若5分钟后比数仍相同,则再次进行5分钟延长赛,直至比出胜负为止。球投进篮框经裁判认可后,便算得分。3分线内侧投入可得2分;三分线外侧投入可得3分,罚球投进得1分。

每次替换选手要在20秒内完成,替换次数则不限定。交换选手的时间选在有人犯规、争球、叫暂停等。裁判可暂时中止球赛的计时。

奥运男篮分组:中国队和新西兰、西班牙、阿根廷、意大利队、塞黑五支球队分在了A组;B组的六支球队是美洲冠军美国队、欧洲冠军立陶宛队以及澳大利亚、波多黎各、安哥拉、希腊。应该说中国队的签还是比较理想。女篮分组:中国和美国、捷克、西班牙、新西兰、韩国分在B组。

赛程与场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将在两个场地举行,历时15天,从8月14日—28日。预赛和淘汰赛将在前11天里举行,比赛将在可以容纳15000名观众的赫里尼科奥林匹克体育馆里举行,而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比赛将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奥林匹克室内馆举行,观众的容纳量为18000人。

篮球运动里程碑

1891年

詹姆斯-奈史密斯,一个加拿大裔牧师移居美国,他创造了篮球运动,成功地使他照顾的孩子们在冬天的几个月里转移了注意力,并乐此不疲。

1936年

篮球在柏林奥运会上首次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出现。美国赢得了接下来各届奥运会的冠军,直到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苏联队通过一场有争议的混乱的决赛打败了美国队。

1992年

美国篮球职业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巴塞罗那。就像万众期待的那样,美国“梦之队”夺得金牌。

篮球运动明星人物

威尔特-张伯伦 (美国)

纪录之王。他曾在1962年的一场比赛中独得100分,在1960年的一场比赛中取得了55个篮板,他在1961-1962赛季中,共取得了1029分,平均每场取得50.4分,2149个篮板,平均每场球27.2个篮板。他曾四次被评为最有价值球员,并跟随洛杉矶湖人队在1967年和1972年夺得过2个NBA冠军。

卡里姆-阿卜杜勒-贾巴尔(美国)

得分王。迄今为止,NBA历史上平均每场比赛得分最高球员,平均得分为38.38分。与之相比,第二名卡尔-马龙仅为32.91分。贾巴尔曾夺得六次NBA冠军和六次最有价值球员称号。他在成为穆斯林之前就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名叫刘易斯-奥辛道尔。在他职业生涯中,他先后跟随两个球队,1969年到1975年间在雄鹿队,1975年到1989年在洛杉矶湖人队。

迈克尔-乔丹 (美国)

曾在芝加哥公牛效力,为其夺得六个NBA冠军,并为自己夺得十个得分王、5个最有价值球员头衔和1984、1992年两次奥运会冠军。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