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奥运会针对中国-英国奥运会针对中国的政策
针对中国的规则改变,是奥运之痛吗
虽过立秋,热浪接着一个热浪,全无消退之意。与穿过地球,到达那一面的里约奥运如火如荼景象相比,倒也是相映成趣。
所不同的是,我观看奥运盛况的热情,却大不如前。毕竟已不再年轻,全然没有刚调来常州时,半夜起来看足球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精神头了!但对体育,尤其是对奥运的那份爱依旧,情依旧……
首日无金,大跌眼镜。于是有国人迁怒于“规则”的改变:从这届奥运起,射击预赛成绩不再带入决赛,且决赛采取末位淘汰。中国运动员一时“适应”不了,丢金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殊不知,别国运动员也是在相同条件下参赛的?你不适应,他们也不适应啊?
无独有偶,本届奥运会,女子举重所引起的争议也还不少。
我国48公斤级举重选手侯志慧被“临阵换将”——替换出大名单,改由75公斤级选手孟苏平参赛。也许公开的理由是侯志慧在报名前的膝盖受过伤,其实真正原因是俄罗斯举重队被全员禁止参加里约奥运会后,孟苏平最大的对手卡什丽娜没有前来参赛,她夺冠的概率大大增加,超过侯志慧。
“打更有把握之仗”,完全是合理的战术变化。但比赛结果却非谁能左右,金牌偏偏旁落给了朝鲜姑娘。于是遂有人借题发挥,什么“金牌战略作怪”,什么“不惜牺牲运动员个人利益”,什么“政治凌驾于体育精神之上”一时甚嚣尘上。
其实他们忽略了问题的由来,始作俑者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被列入正式项目,并规定每个代表队最多只能参加7个级别中的4个,且每项只能报名1人。当时中国举重尤其是女子举重是大力士横空出世,可谓高手林立,问鼎世界冠军者不乏其人!
就是这个所谓的“规定”——奥运会28个大项中,只有女子举重才有的这个该的规定!断送了多少拼拼活苦练的举重国手的奥运梦?特别是生长在农村的贫苦农家子弟,想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刻苦训练流下的汗水,连同心酸的泪水,永远装不满教练们的“期望”,还有伤病缠身呢?如果纯粹以报名成绩来确定参赛名额,中国在这一个项目就很可能拿走十几枚奖牌,这将会圆了多少姑娘们奥运奖牌梦哦!
事情就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作为对比,在游泳项目中,背上有中国“拔火罐”红印的“飞鱼”菲尔普斯,一人就可报8项。倒是要问一问,女子举重有7个级别,却只能派4名选手参赛,这公平吗?同样是选手,“差别为什么就那么大呢”范伟的那句“忿忿不平”的小品话用到此处,最合适不过了!不管你怎么解释来解释去,客观效果是不是用“规则”限制,或说“卡”住了每个级别都具备夺金实力的中国队?——反正大多数义愤不平的国人是如此理解的!
在这样一个不可能改变既定“规则”的团体项目中,中国队员以“团队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可值得振振有词指责,貌似正义公平批评的呢?
翻翻历届奥运的历史,运动项目修改规则司空见惯,但为什么偏偏有很多都与中国有关呢?在跳水、乒乓、体操、羽毛球这些中国传统强项上,规则都曾改了又改,变了又变,多次更改……
以“国球”乒乓为例,君不见一忽儿大球制,一忽儿11分制,一忽儿无遮挡发球等改制事件频频发生。国际乒联还特意规定:同一个协会的奥运会两对双打选手必须抽在同一半区,“故意”让中国队想要包揽奥运会双打项目的冠亚军成为梦呓。更有甚者,国际乒联在2009年“变本加厉”地提出,奥运会和世锦赛只发2个参赛名额。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针对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包揽了男女单打两个项目的金银铜牌而做出的针对性极强的所谓“决议”。——“司马昭之心”不仅仅是“路人皆知”了吧!
事情至此,还没完!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泳联大幅修改跳水规则,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全部当作独立的比赛进行,选手的得分都从零分计起,决赛时所有的选手又必须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争夺冠军。众所周知,中国选手的实力所至,常常会在半决赛中就将对手远远的甩在后面,对他们来说,这显然不是利好消息。
针对中国队的规则改变,是否成了奥运之痛?面对规则的改变,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呢?
这是摆在中国队,也是摆在所有关心中国队的亿万中国人面前,不能再回避的问题!是怒目以对,喋喋不休,牢骚满腹,还是应该更理性和客观一点来看待呢?
不可否认,不少规则的调整,对中国冲击之大犹如“当头棒喝”或“晴天霹雳”。但也应看到,有些规则的调整或更改,对外国的冲击或许更大。比如本届里约奥运会射箭项目的比赛,采用了新赛制:团体赛也改为了局胜制,环环都很重要,一次都马虎不得,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这倒让中国队挑战射箭项目的霸主——韩国队,有了新的希望!
尤其不应忘了的,是当年垒球、棒球是怎么被“逐出”奥运会项目的?——就是因为“一霸独大”,造成缺乏世界范围内的群众基础的恶果,而酿此大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不能那么快就被遗忘的啊!
规则改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总的说来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为了让竞技体育中冠军的角逐更加紧张刺激,以此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当然也是为了给更多选手,以更加充分的发挥的机会——注意,每项运动,参与的选手越多越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不是成为少数国家垄断,或少数运动员的“个人秀”。
任何运动项目的改革都不可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一时伤及实力超强,称霸一方的队伍,也就在所难免了。这是世界各国体育界“反垄断”,“反霸权”,形成的“共识”,这一点倒不独独针对中国。
况且,不同的规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此一时彼一时也。对于赛制的改变是否合理,也不应简单武断地作出判断。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世排名界第一的林丹在第一场比赛即被爆冷,淘汰出局。就是因为改变规则后,单纯淘汰赛制的缺陷所至,——偶然性过大之故。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上,世羽联采用了“先小组赛后淘汰赛”的新赛制,却又让某些队“钻了空子”——小组赛故意输球,以避免内战的“漏洞”出现,这显然有违吸引更多观众之良好初衷。
打破既定规则,是会对强者不利。但与当年垒球、棒球“一国独大”后,世界各国的参与热情因此而丧失,导致被迫退出奥运会项目的悲惨结局相比,不知要好上几百几千倍吧?
再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有越多项目的规则限制了中国队的夺金,就越证明了中国队的实力不容小觑。在修改规则后,难度增加的情况下,依然能摘金夺银,这不更加增加金牌的含金量了吗?
所以每次修改规则,中国一直表现得很坦然,也颇为大度!
也就是说,对于各项运动历次修改的新规则,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体育大国——暂时还算不上“体育强国”,也一直平和地接受,努力地去适应。甚至像乒乓球规则修改后,中国队反而更添杀气,锐气和冲劲,技术也更趋炉火纯青。中国乒乓球队,不照样无敌得寂寞吗?
选手理性了,少了现在朝鲜得奖运动员的那种感谢“领袖”恩情,国家栽培的涕泪满面;
观战的国人理性了,不再因选手一个动作失误,错失金牌,而遭至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中国理性了,金牌固然重要,但已不再把教练、运动员压得透不过起来……
且不去说“中国不点头,规则也不一定能改得成”这种赌气话。中国始终是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精神”:只要新规则确实有利于一项运动的推广,增强运动的竞技性,竞争性,提高收视率和最大限度地引起世人关注,那么作为这项运动的强者——中国,基本上都是支持的。即使暂时有损于中国的“统治地位”或说“霸主地位”也以平常心待之。就像中国不怕乒乓、羽毛球,跳水等规则修改,除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实力过硬外,也有中国支持公平竞争,提高项目的观赏性,刺激性,让世界各国更多的运动员参与奥运,以至全民参与健身强体的原因!
唯有如此,方能支持该运动项目的推广与发展,这或许才是奥运精神的真正精髓,你说呢?
为什么里约奥运会这么针对中国
西方媒体确实一直都对中国存在偏见,报道几乎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媒体是窗户,普通民众多少都会被带偏。
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种族啊经济啊之类的,这些都只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是政治体制,这就涉及到历史遗留了。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当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明争暗斗扩展势力范围了好长时间。
国家之间是一样的,既然三观不合又互为敌人,你指望别人讲你好话?
你们回想下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不是“资本主义是万恶的,美帝是坏蛋” ?
这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了,媒体不再强调这种口号,
但是跟美国的对立还是很明显,博弈论阴谋论都很流行。
这次奥运会为什么感觉全世界都在针对中国好气啊
国旗弄错 因为 巴西 根本不了解 中国文化, 把旗子上 星星 位置搞错了,已经 道了歉,就不要去计较了。奥运会 只是 体育竞技而已,,金牌 代表不了什么,,奥运会的目的 主要是 鼓舞 全世界 运动员 的一种体育精神,, 不过 这次 奥运会 的 裁判 确实 有问题,,也不只是 中国,,我 刚看了个 伊朗选手 举重 明明 挺举 成功了,确给了 三红,,最后去 申述 ,,又 变回来了。。。
为什么这次奥运会这么针对中国
没有啊,我觉得挺公平的。不过中国失金还挺多的,可能是环境因素或是自身原因
可以说是可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