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真的退役了吗?伦敦奥运会还会参加吗?

04奥运会金牌榜-04年奥运会胡佳

胡佳退役谈未来想当李宁

两年前,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台冠军胡佳来济南参加奥运选拔赛,那时的他一言不发,婉拒了所有记者的采访。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落选,胡佳用半年的时间走出低谷。如今的他正在尝试着自己退役后的新角色——— 主持人,并即将来到济南为2月3日的中国跳水明星系列赛担任主持。两年过去了,沉默的胡佳终于能敞开心扉,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谈过去:无言的结局

“我是胡佳……”北京奥运会前,全国的电视频道都在频繁地播放一段阿迪达斯的广告,这是关于胡佳真实的奋斗故事。然而故事的主人公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局,奥运落选、全运前因伤退役、一心重新崛起的胡佳得到了一个无言的结局。“奥运会后其实我还想跳,但年初我的膝盖有了问题。我去了香港,做了核磁共振,医生让我手术。但是我不肯,我想继续练。结果只能情况越来越糟糕,最终把韧带撕裂了,不得不停止训练了。”雄心勃勃的胡佳轻描淡写地讲述着他跳水生涯最后的这段故事。

胡佳算是大器晚成的队员,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胡佳在男台单人和双人两项比赛均遗憾地摘得银牌,四年之后,磨砺了多年的胡佳终于力压多年的劲敌田亮,实现了自己的奥运冠军梦想,当胡佳打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续写辉煌的时候,却没能在最后一刻搭上奥运的末班车。最终他不得不因为伤病而黯然退役。“每次我看到水,就有归属感。当时宣布我无缘奥运会的时候,实际上对我是一种解脱。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失落,要离开这个集体的失落。”一年后,重新回想起当年奥运落选的经历,胡佳显得很感慨。

胡佳用了半年的时间走出了那段低谷。“(当时)我在思考到底怎么走下去。那段时间我很沮丧,有些问题不能直说。世界很现实,世态炎凉啊!你要接受这个事实。”胡佳感叹地说,“我一直接受不了一个事实,我觉得这四年过得太快。2004年夺冠后,我的计划是能再辉煌四年,但是没想到一下子就滑落下来了。我接受不了,就像睡了一觉,梦醒了。那个时候我需要有人帮助我,后来我发现了一点——— 我需要靠自己。以前在跳水队,都是别人来服务我们。而现在需要我自己来做这一切。”

谈现在:转型做主持

运动员从跳台到入水只有一秒钟的时间,胡佳希望能在退役后,可以用自己的职业经历让更多的人分享跳水文化。“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这一秒钟的美丽,让更多的人一起共同分享。”胡佳说。

去年年底在合肥举行的首届中国跳水明星系列赛,胡佳第一次尝试从职业跳水运动员到体育主持的转型。这也是他一直在尝试的东西,怎样更好地推广跳水。“跳水是很有观赏性的,希望我通过语言和经验告诉观众们来欣赏这项运动。希望能传播跳水精神和跳水文化,把事情慢慢做起来。”那次解说受到了同行的好评,胡佳幽默与自信的个性在解说中表露无遗。胡佳告诉记者,跳水作为个人项目,缺少足球、篮球等运动的身体对抗性,跳水运动员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我克服,战胜自己。这也是跳水精神所在:“用意志力战胜自我,用信念超越自我。”

然而主持并非是胡佳退役后生活的全部,从领奖台走下来,胡佳依旧充满了抱负。“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管是在跳水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希望自己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我觉得人一生该有怎样的生活,我的20年已经有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的人生。”胡佳说,“我的这段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成功与失败。在未来的经济上,我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胡佳表示,他所期待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充实,知识层面上的充实。“我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天,希望通过这样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谈未来:谁都想当李宁

如今的胡佳有很多的角色,在跳水明星赛上他尝试成为主持人,甚至今后可能会在央视取代李娜的位置进行解说;他没有完全退役,他的工作关系仍然停留在广东队;他重新回到人大继续上课,正努力把学分继续修完。主修工商管理的胡佳透露,自己两年前就已经有行动了,与一家德国环保技术公司进行一些项目的合作,这其中的技术涉及了丛林绿化和河道技术等等。“技术方面我不在行,但是我觉得环保技术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我也希望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商机。”胡佳也明白,虽然每个运动员退役后都希望成为李宁,但是这需要时间和机遇。

胡佳也承认,奥运冠军这样的高度不但带给他光环,也给他很大的压力。“我觉得现在的时机还不太成熟,必须等我的这方面做得很好了,准备很充分了我才会真正地投入到这个全新的领域中。”胡佳表示,他的转型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在不损害自己形象的前提下能够在市面上找到一些合适的商机。

中国运动员努力拼搏的故事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还有人叫他“战神”。可怎么想,这几个字也不该和一个21岁的男孩儿沾上边。然而,为了久等4年的奥运冠军梦,胡佳说,他只有拼,没有退路!

“我就是不下水”

1989年,胡佳还在小学一年级,湖北省业余跳水运动学校的教练来挑小队员,看中胡佳,把他收入了跳水队。

胡佳现在已经是奥运会冠军,可你不会想到,当年为了让儿子下水,胡佳的爸爸胡光全竟到了技穷的地步。

在湖北省业余跳水运动学校,陆上训练两周之后要求下水。第一次入水,胡佳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喝了一肚子水,可不一样的是,第二天,他“罢工”了。

胡佳拽着床脚,使劲哭着:“我怕水,不去,我就是不去。”爸爸左手拿着“变形金刚”、右手托着“小汽车”,千哄万劝,还是不能说服胡佳。

没办法,爸爸找到体校:“这孩子说什么也不下水了。要不陆上训练胡佳还来,水上训练我们让他到室内游泳学校再试一下。”

室内游泳学校有几个训练时间段可以选择。胡佳上午要在体校上文化课,晚上做陆上训练,父亲无奈,给儿子选择了下午3点到5点的训练时间。

按道理,这每天排得满满的时间应该更让胡佳不适应。可奇怪的是,换了一个环境下水,胡佳竟然不怕了。3个月的游泳学习,胡佳的自由泳已经很好,爸爸说:“这回你可以回去和大家一起进行水上训练了吧。”

“不!”

这个回答让爸爸既生气又纳闷。

“原来儿子就是怕跳体校的泳池啊。这心理关怎么也得过!”

爸爸强行把胡佳送回了体校。

胡家的邻居是湖北省击剑队的,每天和跳水队在一个屋子里冲澡。胡佳第二次在体校下水前,爸爸嘱咐邻居:“帮我一忙。看着胡佳,要是他还不下水,你就把他推下去!”

换好泳裤,胡佳站在泳池边开始发呆。邻居叔叔故作严厉地看着他:“是不是等我推你呢?”胡佳吓得直哭,抹着眼泪儿上了1米板,站在板上好久,他害怕,可又不敢说,那就豁出去了吧。胡佳闭上眼睛,一个“冰棍跳”,扎进了水里!

胡佳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他才第一次感觉到,其实体校的池水和其他地方一样蓝!

和老爸一起拼

过了入水关,胡佳终于进入了状态。别看那时胡佳只有6岁,却是队里最不偷懒、肯吃苦的孩子。

体能训练课上,教练要求单脚上台阶,10步一组,一共10组,别的孩子累得起不来了,胡佳闷头还在往楼上跳,小腿儿禁不住地直哆嗦。教练不喊停,胡佳就咬牙忍着,直到最后一跳。

每天回家,爸爸都要给胡佳压关节。对跳水运动员,小时候关节压没压直,对以后动作质量好坏关系很大。教练要求,家长一定要配合队里在家给孩子压。

晚饭后,爸爸让胡佳坐在床上,脚尖伸直。爸爸张开的大手紧一下、松一下、再紧一下地按在儿子悬空的膝盖上。30下一组,至少要做5组。儿子豆大的汗珠滴在地板上,哭得泪人儿般。“这么疼,要不咱不练了,愿意不?”胡佳嘴里喊着疼,小脑袋却使劲摇。

“这孩子可能真的爱上跳水了。”爸爸说。

在体校走训两年,因为勤奋,胡佳入选了跳水队的重点班,有了在体校住宿的资格。这一年,胡佳的爸爸为了儿子,辞职了。

胡光全在武汉港口运输公司上班,单位效益不好,家里经济拮据,想给胡佳买点营养品也困难。于是,胡光全在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租了处摊位,经营起了小买卖。先卖了一段床上用品,后来又改卖五金配件。

当了个体户,胡爸爸把生意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给了儿子。

“一点儿不夸张地说,我和他妈妈那几年基本没和同事、朋友出去玩过。晚上6点一收摊,我就到体校给儿子辅导作业,给他压腿、练力量。”

一有休息的机会,胡佳的爸爸什么也不干,一准儿去看儿子训练。他想:大人的领悟力总比小孩子强吧。儿子那么小,肯定有很多不明白的。那我就帮他记着点儿。胡佳做动作,教练在一旁指导,胡佳的爸爸一定站在旁边认真听。等回了家,他用自己的方式再给儿子讲一遍。很长一段时间,爸爸成了胡佳的第二教练。

田亮成为追赶的目标

1993年,胡佳被汕头市跳水学校的教练看中,去了汕头,转年进入了广东省跳水队,再到1999年入选国家队,胡佳的生活中再也离不开跳水了。

2000年悉尼奥运会跳水队选拔赛,队内的排名是田亮第一,黄强第二,胡佳第三。当时参加奥运会男子跳台项目的名额只有两名,胡佳是替补。

比赛前一个月,黄强训练中手腕骨折。本来一直是黄强和田亮配合双人,队里突然有一天通知胡佳:决定由他和田亮配合双人。大家一下明白,胡佳从替补成为了正选。

胡佳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拿过一个单人的全国冠军,甚至没参加过一次世界性的大赛,竟然就要去奥运会了。

一下子,舆论哗然。

“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特高兴、特紧张?”当时几乎每个记者都问了胡佳这个问题。

“高兴是一定的,但一点都不紧张。”胡佳分析当时的状况:“首先,当时国外和我交过手的只有萨乌丁。奥运会前我们比过3次,两次都是我赢他。心理上我没负担。2000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赢过田亮一次。其他人反正都没比过,也无所谓害怕。出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在我心里就一个感觉,我没有对手!”

17岁的胡佳轻装上阵,去了悉尼,对他来说,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比赛的任何结果对他都正常。

悉尼的赛场,前3个动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个动作,7个裁判甚至有6个给了他10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在第3个动作之后高出田亮30分。

第4个动作626B,胡佳一直告诉自己:“要跳得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

他上了跳台,起跳、空中翻腾,都很完美,入水的一瞬,胡佳的身子向后倾了一下,大片水花紧随其后,全场轻嘘一声!

无疑,626B这个动作砸了。就因为这一个动作,田亮后来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并以总成绩高出胡佳21分的优势排在了第一。

后面的两个动作胡佳发挥稳定,赢回了10分。但他还是输了,输给了田亮,也输给了自己的稚嫩。

拿到双人和单人跳台的两枚银牌,胡佳回国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鲜花和掌声,可他却特别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间我能控制得再好一点,冠军就是我的!”

胡佳开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够的经验,我有实力成为奥运会冠军!”

2000年之后,胡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战胜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

然而,后面的几年,胡佳被媒体叫成“千年老二”,因为整整4年,除了2000年西安那次比赛,胡佳只赢过田亮两次:2001年的美国跳水大奖赛、2003年的澳大利亚跳水大奖赛。

拼难度,一定要赢!

胡佳很清楚:自己天分不如田亮,否则不会是这样的结果。既然自身条件比不过,那只有苦练,总有一天能够成功!

2003年2月,珠海跳水大奖赛,中国跳水队因难度比国外低而败北。全国媒体在评论中国跳水难度和稳定性哪个应该更重要的同时,整个跳水队也在反省,其中也包括胡佳。

“中国跳水队的难度真的就比别人低吗?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样也可以。”胡佳主动向队里提出要求,给自己提高难度。

于是,胡佳开始练习5255B这个当时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紧接着的世界跳水锦标赛,胡佳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这个动作,尽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开始说,胡佳是“中国跳水难度第一人”。

没过多久,胡佳开始练习407B。这是个面对台、向台内翻腾的动作,只要运动员稍不留神就可能碰台,危险性很大。以前有人跳过,但在世界大赛上一直没人敢用。

这两个动作是胡佳的杀手锏。为了练好它们,胡佳已经记不清自己受过多少次伤。训练中,教练让跳5个,胡佳要是不满意,一定再给自己加5个,直到满意为止。胡佳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雅典,新的轮回

雅典奥运会,胡佳告诉自己,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

但事情往往就不会那么随人心意。雅典奥运会前3个月,胡佳的脚腕韧带在训练中拉伤了。

“当时脚肿得很大,我想,完了,不会是韧带断了吧!可别成了第二个黄强。”

还好,队医的诊断仅仅是拉伤。之后的两个星期,胡佳在医生的嘱咐下卧床休息,而奥运前的4次大练兵,即2004年世界跳水大奖赛,也在胡佳卧床的同时展开。

“奥运会就在眼前。别人都在抓住大赛机会多锻炼锻炼,而我……”胡佳感觉自己像一只掉队的大雁,心乱如麻。

离大奖赛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比赛还有一周,胡佳终于恢复到可以参加一些队内训练了。胡佳告诉自己,雅典奥运会前只有这一次大赛能够练兵了,就算单腿跳,我也要去,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

“伤还没全好,最好不要去。”领队和教练都给了胡佳这样的建议。

胡佳没有改变主意。

比赛前一个星期,胡佳说,他是把一分钟的训练时间当成两分钟来用,胡佳像疯子一样给自己加量,最后,打了两针封闭,他上场了。

整个比赛胡佳都觉得脚腕钻心地疼,可胡佳还是赢了。那是他印象里最艰难的一次夺冠。

随着上海大奖赛的结束,雅典的战鼓慢慢敲响。

胡佳又开始偷偷给自己加量,教练怕他练过,没少批评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个动作没练到我满意的程度,我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攻下来的。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够,要多练。”

训练时间之外,胡佳每天还要拉着爸爸妈妈陪他打羽毛球。他一对二,老两口轮流上,还是招架不住。

“雅典奥运会前的心情很复杂。之前失败过那么多次,我都没有放弃,就因为自己的信念没有断。尽管有时候练得都想吐了,可我还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的跳板上。

和悉尼一样,前3个动作胡佳发挥正常,排到第4。第4个动作407B,这个动作是胡佳在大赛上第一个用的,以前比赛,这个动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坚信自己不会再犯和悉尼奥运会同样的错误。

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转,胡佳成功了,他把比分追到了第2。

最后两个动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后一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场最高分!

胡佳终于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因执著而美丽

坐在我对面的女孩披散着长长的头发,嘴角带着浓浓的笑意,面庞上是一览无余的干净,青春逼人,却又荡漾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淡定,仿佛一下子把我熟悉的那个体操房里的张楠推远了。

“我还是第一次留这么长的头发。”张楠捋着自己的发梢说。长发给她增添了几分成熟的妩媚,也让人感叹时光荏苒,恍惚中,仿佛曾有过对一短发女孩的记忆。如果不是选择了坚持,也许在头发长长之前她就已经走出了我们的视线。

人们能记住的体孩有多少呢?人性总是健忘的,面对有如惊鸿一瞥的体操生涯,选择的总是那些最璀璨的光芒。但是那个上午,张楠以一种非常隆重的方式让中国体操铭记,她的照片被挂在了那面著名的冠军墙上,照片上的她灿烂的笑着,发自内心的释然。程菲打趣说:“楠姐,看每个人笑的模样,就知道这个冠军有多么不容易了。”然后指着照片说,楠姐笑的最开心了。

张楠立刻领会了这话的意思,说:“这个世界冠军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重真重,拿到它我用了整整五年。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嫉妒这些小孩了,他们刚出来,就有这么好的机遇,我却一直不顺。”

八个新登榜的冠军,有七张面孔几乎刚刚为人们所熟悉;只有张楠,已经在一线奋斗了整整五年。

五年,和她同龄的女孩均已退役;五年,她迎来了多少稚嫩的面孔,无数次徘徊在放弃的边缘。但是五年的磨砺催生了一个人的成熟,也终于让她迎来了生命中最骄傲的一刻。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她自认为最巅峰的时候无数次地和机遇失之交臂;在伤病缠身几近放弃之际却峰回路转。

这是体操的捉弄,这是张楠的运数?

2006年,对中国体操来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也是张楠的转折之年,丹麦世锦赛,中国女队历史性地夺得团体金牌,将张楠的体操生涯推上了顶点。比赛中,张楠几次出场都有非常出色的发挥;最后一项自由操,最后一个出场的她更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赢得了高分,最终确保团体金牌没有旁落。

在确信赢得最后的胜利后,张楠抱着自己的教练大哭起来,她一直是个爱哭的女孩,但是在以往,似乎更多的为伤病,为情绪而哭,这次,她终于痛痛快快地流下了喜悦和幸福的泪水。

因蜕变而坚强

很不愿意看体孩的手,小小一个手掌,满满地堆着厚厚的老茧,这与她们轻盈的青春有着太大的反差。张楠伸出手给我看——同其他女孩相比,并无二致,但是对张楠来说绝不一样,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给她留下了刻苦的记忆,直到今天,她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那一刻——当她在高低杠上换杠的时候,手掌发出一声脆响,“不用去医院,我知道肯定断了。”

哭泣持续了整整两天,被摧毁的显然不是手,而是体孩踌躇满志的信心,受伤前,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她正处在一个绝佳的状态。

整整两个月,不能进行系统训练。因为敷药,掌心沤烂了,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有一天,她看着自己又白又嫩如同新长出来的一只手,心想,这是我的吗?重新上杠,原以为肯定会被磨破,幸运的是,没有。

“蜕过一次,变得更结实了。”张楠淡淡的说。

但是考验没有因此而停止。2005年,经过冬训和一连串的比赛,好不容易调整过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煎熬。这年6月,全国锦标赛之后她的胯部开始隐隐作痛,渐渐地,训练和比赛受到影响;疼得厉害时,无法入睡,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眼泪无休无止。

教练们也有点束手无策。没完没了的伤病,越来越重的身体,几乎没有人再看好她,退役似乎已经成为摆在她面前的唯一选择。

不甘心。练了这么多年,她好像从来没有过酣畅淋漓的那一刻,她渴望在离开之前,迎接一次更加璀璨的怒放。

还有一个人没有放弃,用一种几乎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别人,张楠还行。这个人便是教练刘群琳。不过,张楠也真是给她出了一道难题,从来就没有痛痛快快的练过,一练就痛,一痛就哭。气急了,刘群琳干脆说“别练了!这么痛苦,有有什么意思!”

有一年春节,女队队员在刘导家吃年夜饭。告别的时候,在暗淡的灯光下,张楠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教练是那样的憔悴。平日里坚强、生动那一刻仿佛坍塌了,剩下的只是脆弱和疲惫。张楠的心深深地痛了。

那时,刘群琳的胯部已经出问题了,2006年1月,她做了手术。3个月后,当茫然的张楠看到刘群琳拄着双拐出现在体操馆,她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刘群琳开始指导张楠训练。她不时冲着张楠大喊:“为什么没有长进?”情急之下,干脆仍掉双拐,上阵指导并保护她的队员。张楠,或许可以在伤病面前败下阵来,却无法坦然面对教练的付出。“我要是不坚持,就太没良心了!”不止一次,听到她这样说。

其实,刘群琳未见得能够遇见张楠的运动生涯,同病相怜的痛苦,对方不肯放弃的决绝,让她从心底对这个女孩多了一份怜惜。当张楠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丹麦世锦赛参赛资格并在比赛中有出色的发挥时,她带给教练的不仅是惊喜,更有欣慰。

因责任而成熟

“个人冠军,对我来说不是不重要;但我更重要的任务是带领这些小队员赢得团体金牌。”

“给这些小队员作好榜样。”

每次听张楠这样说,都有一种忍俊不住的感觉,她自己实在还是个孩子,回到家,也会腻在爸爸妈妈身边不愿意离去,却已经把大姐和队长的角色看作 自己最重要的担当。

“其实一开始,也不是特别在意。”投入之后,张楠渐渐意识到这个角色的重要,队员们来自天南地北,每一个人的性格,想法都各不相同,如何让他们以更好的情绪和状态投入训练和比赛,是教练们经常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同龄人,这个队长常常以“过来人”的经历开导小队员,有时候往往会起到教练所起不到的作用。

丹麦世锦赛,女孩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折磨。法国的备战阶段,一天,训练结束,队伍在体操馆外等车,大家发现,张楠和程菲落在了后面。

原来,压力之下的程菲丧失了自信,她觉得自己几乎要坚持不下去了。将这一切看在眼力的张楠主动找到程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她。那一天,就在异国的街头,一对中国姐妹开始了倾心长谈。交流整整持续了40分钟,教练们没有打扰它们,而是将这空间留给了女孩自己,她们长大了。

而面对比赛,张楠更是表现出一个成熟队员应有的素质。赛前,初出茅庐的何宁因为承担了太重的责任而几近崩溃,张楠便默默做好了“打头炮”的准备,她告诉教练,不管是第几个出场,她都没有问题。

多哈亚运会,是女队继丹麦世锦赛一个月后参加的又一场大战,张楠再次把稳定军心、争夺团体金牌作为自己出征亚运会的首要任务。她说,没有经历过那种气氛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一个运动员只有站在国际比赛的赛场,才能了解团体比赛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团体冠军的喜悦是任何个人单项的金牌都无法相比的。

“以前,如果在团体比赛中失利,我会难过,但只是一种小孩子丢了东西的难过;现在,我会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在考虑自己的比赛的同时,身为队长,张楠还要顾全其他队员的情绪。当何宁面对全能比赛感到紧张时,她不断地给她打气、加油,告诉对方:你没有任何压力,你要做的只是发挥自己的水平!

提起何宁,张楠抑制不住欣赏之情。她说,何宁有股子狠劲,在比赛中能把一切置之度外,把最好的水平爆发出来,看她比赛真是特别解气!联想到自己,她不无遗憾地说:“我要是能有她那股子劲,我就什么都不缺了!”的确,张楠的细密、周到既成就了她的稳健、全面,有时,也让她缺少爆发,用她自己的话说,一段时间的集中之后,往往就散了。丹麦阿胡斯的平衡木决赛至今还是一个隐痛,之前,因为程菲夺冠,张楠说自己有点忘乎所以,加上运气不好,买水的时候被绊倒,崴伤了脚。因为这样的以外而影响发挥,她觉得自己真是不应该。去年年底的巴西总决赛,还是没能在个人项目上有所突破,可能是连拿两个大赛的团体冠军,有点懈怠了。

因梦想而坚持

很多人都说,张楠变了。仿佛一夜之间,这个20岁的女孩带给旁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笑容大方地写在她的脸上。

迎来这样的绽放,一路走来,显然并不轻松。

2004年,伤病之外,张楠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尴尬,她开始发育了。停训养伤本来就会发胖,发育后体重的自然增长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那是一段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恢复训练的每一天似乎都充满了炼狱之苦。身体的承受之外,是更大的心理折磨。

“那个阶段,话都不想讲,看到每个人都烦,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成长路上的迷失让张楠陷入了混乱,终于有一天,张楠的教练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不练了!”18岁,女孩张楠的青春进入了叛逆。伤病、竞技体育的残酷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提起那段日子,张楠笑说她写检查的水平很高,满满几大页,声情并茂。

但是检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张楠的状况其实也促使教练思考:如何训练年龄偏大、伤病缠身的运动员?退役是否是张楠唯一的出路?陆善真和刘群琳开始给张楠制订更为灵活的训练计划,力求使她在相对较短的训练时间内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张楠拥有了更大的训练空间,较多的自由把握在自己手里。在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教练信任的目光中,她终于一点点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赢得了自己体操生涯的新的跨越。

张楠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状态得到了新的提升。现在,在中国女子体操队员中,除了刘璇,只有张楠,她们在体操的国度,坚持到了20岁以后。

“我不想你们像星星那样闪得那么快,亮一下就完了。我希望中国体操多一些常青树。”说这话的人是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张楠把这话默默地记在心里,她由衷地希望自己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因为圆梦,张楠继续着自己的体操之旅。现在,一个更大的梦想摆在她的面前:2008,北京。雅典奥运,伤愈之后,她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执著为自己争取到前往雅典的机会,“女队员的运动生涯太短暂了,能够参加一次奥运会,是多么不易,我不想放弃。”

那个时候,张楠以为这是自己唯一也是最后的机会,因为,极少有女子体操运动员可以两度走如奥运赛场,奇迹是不可奢求的,然而,却不是不可创造的。

“能不能参赛,届时要看我的状态。不过,我一定会努力。”这个20岁的女孩以一种淡然而坚决的语气说。

中国跳水队在04年的奥运会上获得了几枚金牌?

第28届2004年雅典奥运会 获金牌32枚,累计112枚;排名第2

中国奥运第81金:射击女子10米气(杜丽)

中国奥运第82金: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王义夫)

中国奥运第83金:跳水女子双人3米跳板(郭晶晶、吴敏霞)

中国奥运第84金:跳水男子双人10米跳台(田亮、杨景辉)

中国奥运第85金:柔道女子52公斤级(冼东妹)

中国奥运第86金:射击男子10米气(朱启南)

中国奥运第87金:举重女子58公斤级(陈艳青)

中国奥运第88金:游泳女子100米蛙泳(罗雪娟)

中国奥运第89金:举重男子62公斤级(石智勇)

中国奥运第90金: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劳丽诗、李婷)

中国奥运第91金:举重男子69公斤级(张国政)

中国奥运第92金:羽毛球女子单打(张宁)

中国奥运第93金:举重女子69公斤级(刘春红)

中国奥运第94金:羽毛球混合双打(张军、高凌)

中国奥运第95金:乒乓球女子双打(王楠、张怡宁)

中国奥运第96金:乒乓球男子双打(马琳、陈杞)

中国奥运第97金:羽毛球女子双打(杨维、张洁雯)

中国奥运第98金:举重女子75公斤以上级(唐功红)

中国奥运第99金:射击男子50米(贾占波)

中国奥运第100金:乒乓球女子单打(张怡宁)

中国奥运第101金:网球女子双打(李婷、孙甜甜)

中国奥运第102金:体子鞍马(滕海滨)

中国奥运第103金:摔跤女子72公斤级(王旭)

中国奥运第104金:跳水男子3米跳板(彭勃)

中国奥运第105金:跳水女子3米跳板(郭晶晶)

中国奥运第106金:田径男子110米栏(刘翔)

中国奥运第107金:田径女子万米(邢慧娜)

中国奥运第108金:皮划艇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孟关良、杨文军)

中国奥运第109金:跆拳道女子67公斤级(罗微)

中国奥运第110金:跳水男子10米跳台(胡佳)

中国奥运第111金:女子排球

中国奥运第112金: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陈中)

2004年第28届奥林匹克中国哪些项目获得了金牌

第一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4日,女子10米气决赛中,中国选手杜丽以总成绩502.0环夺金牌,而这也是中国奥运健儿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同时也是本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第一枚金牌,杜丽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第二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4日,男子10米气手赛中,中国选手王义夫以总成绩690.0环获得金牌,王义夫的成绩还打破了奥运会纪录。

第三枚金牌

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8月15日凌晨展开激烈的争夺,结果率先出场的中国选手郭晶晶和吴敏霞在女子双人3米跳板的项目上不负众望,以较大优势获得金牌。

第四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5日凌晨,中国选手田亮和杨景辉在男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上力压群雄再次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一枚金牌。

第五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5日晚22点43分,中国选手冼东妹在女子柔道-52公斤级的比赛中发挥出色,赢得日本选手横泽由贵,为中国队赢得第5枚金牌。

第六枚金牌

8月16日,中国选手朱启南(中)在奥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决赛中,以702.7环获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第七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6日,女子举重58公斤级,中国名将陈艳青顶住压力,夺得中国代表团的第七枚金牌。

第八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女子100米蛙泳的决赛中,罗雪娟打破奥运会纪录,获得冠军

第九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在男子举重62公斤级的比赛中,中国选手石智勇和乐茂盛包揽金银牌

第十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2点,劳丽诗和李婷联袂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三枚跳水金牌

第十一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9日凌晨,男子举重69公斤级比赛,中国选手张国政获得金牌

第十二枚金牌

羽毛球女单决赛。张宁勇夺奥运会女单冠军

第十三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19日深夜,女子69公斤级决赛,中国选手刘春红夺得金牌

第十四枚金牌

雅典8月19日,张军/高凌在混双决赛中力挫4号种子英格兰名将罗布森/埃姆斯,夺得冠军

第十五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0日晚间,乒乓球女子双打决赛中,王楠/张怡宁轻取韩国的李恩实/石恩美夺冠

第十六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1日晚间,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选手马琳/陈杞击败中国香港的高礼泽/李静夺取金牌

第十七枚金牌

雅典8月21日, 羽毛球女双冠军争夺战,结果在一场中国“内战”中,杨维/张洁雯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反败为胜,以2-1战胜了队友世锦赛冠军高凌/黄穗,获得金牌。

第十八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1日深夜,中国女子举重选手唐功红打破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力举女子75公斤以上级的金牌

第十九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2日,男子射击50米3×40决赛中,中国选手贾占波在最后一枪落后三环的情况下,由于美国选手埃蒙斯意外脱靶,从而以1264.5环的成绩戏剧性地获得了冠军

第二十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2日晚19点整,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国选手张怡宁战胜朝鲜怪球手金香美,获得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金牌

第二十一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2日晚,网球女双金牌争夺战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球场展开,中国网球选手李婷/孙甜甜痛击西班牙名将帕斯奎尔/马丁内兹,以一场让国人意想不到的精彩胜利拿到了奥运会女双比赛的金牌。

第二十二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3日凌晨,中国选手19岁的小将滕海滨终显男儿本色,以9.837分获得男子鞍马冠军

第二十三块金牌

在雅典奥运会女子摔跤72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王旭以7:2击败对手,勇夺金牌。

第二十四块金牌

在跳水男子单人三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彭勃以787.38分夺得冠军

第二十五块金牌

在奥运会跳水女子三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郭晶晶以633.15分夺得冠军

第二十六块金牌

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获得金牌

第二十七块金牌

8月28日凌晨4点,在奥运会田径女子100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邢慧娜为中国田径又添一枚闪亮的金牌。

第二十八块金牌

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获得冠军。

第二十九块金牌

8月28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跆拳道-67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罗微以8比6击败希腊选手米斯塔基多夺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了第29枚金牌,突破了悉尼奥运会28枚的纪录。

第三十枚金牌

8月28日,中国选手胡佳在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决赛中获得冠军,

第三十一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1点在和平与友谊体育馆拉开战幕,中国女排以3-2力克俄罗斯队,从而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本次奥运会第31枚金牌,也是集体项目的唯一一枚金牌。时隔20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站到奥运会最高的领奖台上

第三十二枚金牌

8月29日,在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陈中战胜法国选手米丽娅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