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冠军陈露近况如何呢?

国家队花样滑冰总教练-花样滑冰国家队教练

如今距离2022年的冬奥会还有两年的时间,运动员们都在为之后的冬奥会做准备。花滑运动作为冬奥会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在最近几年的欢迎程度越来越高。花滑运动员们婀娜多姿的身材和行云流水的动作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说到花滑运动,被誉为“冰上蝴蝶”的陈露就是中国优秀的花滑运动员的代表。今天就为大家花滑冠军陈露的近况。

运动生涯

陈露出生于1976年,从小就喜欢滑冰运动,在花滑领域也颇有天赋。在陈露还是一名业余运动员时,她就夺得了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的第一名。可以说,陈露少年出名,顶着很多人质疑的目光一路成长起来的,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1994年的哈默尔冬奥会上,陈露一举拿下了花滑项目的季军。虽然陈露只得到了一枚铜牌,但她是中国花滑史上第一位获得冬奥会奖牌的花滑运动员。陈露不仅在花滑方面艳压群芳,她的颜值也是碾压众人。拥有完美身材和超高颜值的她被称为中国的“冰上蝴蝶”。

感情生活

陈露退役之后并没有留在国内,而是创办了一所花滑学校。在那里,陈露担任花滑教练,训练和指导孩子。也是在那个地方,陈露遇到了和自己共度一生的良人,丹尼斯·潘采夫。丹尼斯来自俄罗斯,也是一名花滑运动员,其运动生涯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虽然两人相差十岁,但是陈露和丹尼斯兴趣相投,越谈越投机,最终,在2005年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如今两人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继承了陈露和丹尼斯的运动基因,年纪轻轻就颇具花滑天赋。如今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教练生涯

2017年,身在国外的陈露收到了中国花滑协会聘请她回去担任教练的邀请,虽然陈露非常心动,但是她有所顾虑。作为陈露的丈夫,丹尼斯·潘采夫看出了她的顾虑,他非常支持陈露的选择。同年,陈露接受邀请,和丈夫、孩子一同回国。如今陈露不仅是中国花滑队的教练,也是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花滑冠军陈露近况如何?和54岁外国老公很恩爱,已担任国家队教练。如今44岁的陈露一直为花滑运动奔波劳碌,她的丈夫表示理解,两人感情恩爱如初。让我们一起祝福陈露,希望她的家庭生活能够一直幸福美满,也希望她能为中国培养更多的花滑人才。

盘点花样滑冰界双宿双飞的神仙眷侣(二)

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上一项传统的冰上运动项目。花样滑冰在1908年就成为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滑冰大项,随着冬季奥运会知名度和规模的扩大,花样滑冰分出了四个现行奥运竞赛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以及冰舞。

花样滑冰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尤其是男女双人滑和冰舞更具观赏性,花样滑冰的观众人数是冬季奥运会所有赛场上观众最多的地方。

在男女双人滑和冰舞赛场上 翩翩起舞的男女双方就像两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缠绵悱恻,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让人赏心悦目,羡慕赛场上的这对神仙眷侣!

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隋文静/韩聪三对我国最优秀的花样双滑搭档,今天我继续介绍我国其他的冰上双滑神仙眷侣搭档!

.4 张丹/张昊

中国花样滑冰运动最具代表的人物是三对颜值和实力俱佳的神仙眷侣组合,他们分别是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这六位都是著名花滑教练姚滨的得意门生。

作为中国双人滑当年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张丹/张昊组合,在退役前取得很多精彩的好成绩,他们曾经夺得过冬季奥运会银牌。在师哥、师姐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退役后,张丹/张昊成为了中国花滑界新的“****”。

张丹在1985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张昊也是在1984年出生于哈尔滨。哈尔滨得天独厚的冰雪世界使两人从小就喜欢上了滑冰。

从1998年开始,两人搭档练习双人滑。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17岁的张昊携手16岁的张丹第一次登上了奥运会的舞台。在那届冬奥会上,大杨扬为中国冬奥代表团取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张丹和张昊以第十一名的成绩完成了他们的冬奥会首秀。

到了2006年,经过四年的艰苦训练和磨合,他们已经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变成了具备冲击奖牌甚至金牌的实力选手。在那年的都灵冬奥会双人滑决赛中,他们最后一对出场,在《龙的传人》的背景音乐下,他们拿出了自己杀手锏——超高难度的沙霍夫四周抛跳。很不幸的是他们展现的这一动作失败了。张丹旋转速度不够,三周半后失去了平衡,重重摔在冰面上,左膝也受伤了,比赛也被迫中断。顽强的张丹在失败的情况下并没有放弃比赛,在短暂的稍事休息后,他们重新回到赛场上完成了比赛,并且夺得了银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奥运精神,令世界各国观众为之动容。 张丹/张昊在都灵冬奥会上获得的这枚银牌是当时中国花样滑冰在奥运会 历史 上的最好战绩,他们的顽强表现也永久的记载在中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史册中。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在加拿大举行,张丹/张昊第三次走上奥运赛场,此时他们已经获得了三届世锦赛的亚军。但是,张丹/张昊还是在比赛中出现了失误,最终获得第五名。不过他们也亲眼看到了师姐师哥——申雪/赵宏博的夺冠过程,一同见证了中国花滑队金牌梦的实现。

温哥华冬奥会结束之后,张丹由于身体变高、变胖, 而当时张昊手骨严重受伤,一些托举、旋转的动作配合的越来越吃力 ,所以在2012年张丹宣布退役。她退役后进入北京 体育 大学攻读研究生,后来结婚生子,现在经营着一家冰雪俱乐部。

留下的张昊并没有选择退役,仍然坚守在滑冰场上。

2012年彭程成为张昊的新搭档, 为了向2014年索契冬奥会发起挑战,张昊已经在国家队中转型为半个教练。虽然和彭程的训练时间少,但是他们也很快适应了对方,默契度不断提高。

在与彭程搭档期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张昊/彭程获得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双人滑冠军 。2015年张昊/彭程获得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亚军。

2014年5月张昊在家乡哈尔滨与相恋十年的鞠驰举行婚礼。

2016年又更换于小雨作为他的搭档,在 2016年,张昊/于小雨获得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双人滑冠军,2016-17赛季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中张昊/于小雨获得双人滑亚军,2017年11月,在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张昊/于小雨获得双人滑亚军。

2021年12月1日,36岁的花滑功臣张昊因伤宣布退役。张昊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即使退役了,张昊也一直做跟花样滑冰相关的工作。在北京 体育 大学里面当专项老师,把他的实践加理论知识都传授给他的学生,继续为中国的滑冰事业操劳奉献。

张丹/张昊虽然在生活中没有走到一起,但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却深深地刻在了一代人的心中, 张昊与张丹搭档了14年,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的花滑事业! 称他们为滑冰场上的神仙眷侣也不过分吧?

.5王诗玥/柳鑫宇

和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三对花滑搭档不同的是,王诗玥和柳鑫宇从事的花样滑冰中的冰舞项目。

冰舞与男女双人滑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三周跳、四周跳、抛跳等跳跃动作,更加贴近舞蹈性。

王诗玥和柳鑫宇都是在1994年出生于吉林春市,王诗玥比柳鑫宇大5个月多。

 2005年,从小喜欢滑冰的两个少年前后来到了吉林省的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学习单人滑。不久两人就在众多的少年选手中脱颖而出。教练便让12岁的王诗玥和柳鑫宇组合训练双人滑。

不久后教练发现两人很有默契,于是,让他们成为了固定的搭档。这对小搭档刻苦训练,水平提高很快,也是被管理中心的教练们所看好的搭档。

可是后来的几年中,进入青春期的柳鑫宇个头一直在长,到18岁左右已经成了1米9的大小伙子,而王诗玥的身高相对就长的比较慢了,最终停留在了1米63。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27厘米的身高差异,做搭档不太合适。这会使两人在舞蹈动作上可能出现很多不协调的地方。

但王诗玥和柳鑫宇从12岁就一起训练,两人早已经有了默契,约定共同努力,决不解散组合。 最终,两人以出色的成绩,成功说服了教练,继续做搭档。

2014年12月,20岁的王诗玥/ 柳鑫宇 在 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 中以141.02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第一次尝到了做冠军的滋味。

2017年在札幌举行的第八届 亚洲冬季运动会 ,冰舞自由舞结束后,中国组合王诗玥/ 柳鑫宇 以164.28分的总成绩夺冠。 这也是他们两人的第一个国际比赛的冠军。

从20岁以后他们逐渐成长为亚洲地区最优秀的冰舞选手。但是最近的几年我们国家花样滑冰处于低谷时期,我们的水平也与俄罗斯等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在2018年的韩国平昌冬奥会上王诗玥/柳鑫宇在冰舞晋级赛中只拿到了22名。

平昌冬奥会后,王诗玥/柳鑫宇获得了前往加拿大培训的机会。在蒙特利尔国际滑冰学校,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冰舞选手同场训练和竞技,亲身感受到自己在技术和表现力方面的差距。那段培训的日子里,两人吃了不少苦,但也有了更多的收获。在柳鑫宇看来,两人培训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对冰舞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动作都有目的和意义,需要去配合音乐和角色表现出来,编舞或是步伐练习不是单一动作的简单拼接。”王诗玥表示:“教练一直强调,要想打动观众,表演者自己首先得喜欢这个成套动作,才会有更大的感染力,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这四年来王诗玥/柳鑫宇的冰舞水平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2020年2月 四大洲花滑锦标赛上,他们取得了第四名;在2020年11月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获得了冠军;2021年10月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上获得了冠军。

赛场上,超高的颜值与柔美的肢体表现,让王诗玥、柳鑫宇很快成为网友们关注的对象。冰场上的他们,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缠绵悱恻,宛若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每次表演都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王诗玥被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小马达”,柳鑫宇被称为“大引擎”

  这对“马达引擎”组合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中国冰舞的“金童玉女”,很多网友也希望他们的关系能够更进一步!虽然在比赛前后柳鑫宇处处体贴王诗玥,但是在媒体面前他们都否认有恋情,回复要以事业为主。

在刚刚过去的2月12日, 北京冬奥会上,花样滑冰冰舞韵律舞比赛中,中国组合——王诗玥 /柳鑫宇两人 发挥出色,得到73.41分,顺利晋级2月14日的自由舞比赛!

让我们共同祝愿,王诗玥/柳鑫宇这对金童玉女,能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6彭程/金杨

彭程在199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2年进入国家花样滑冰队。期间前后分别与 张天赐、张昊搭档。在与张昊搭档期间取得了不错的好成绩,2014年,彭程/张昊获得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双人滑冠军 。2015年,彭程/张昊获得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亚军 。

金杨在1994年也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在彭程以前,他的搭档是于小雨。在和于小雨搭档期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2012年因斯布鲁克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金杨/于小雨组合获得了冠军 。2014年,金杨/于小雨获得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冠军 。

2016年由于各种原因彭程和金杨组合为双人搭档,张昊和于小雨组合为搭档。虽然彭程/金杨搭档得迟,但是两人很快就适应了对方。搭档一年多,在2017年日本札幌亚洲冬季运动会双人滑比赛中就获得亚军 。2020年,获得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亚军 。

2021年,彭程/金杨入选中国花样滑冰队北京冬奥会双人滑项目参赛运动员名单 。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双人滑自由滑的团体比赛中,中国选手彭程/金杨,以131.75分数团体赛双人自由滑第三,积分8。同时中国团体总分也来到了第四。

虽然彭程/金杨也没有成为伴侣,但是他们在滑冰场上的表演仍然精彩,今后的路还很长,以后的事情也难说。

祝愿彭程/金杨这对搭档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好成绩!

祝愿我们国家涌现出更多的滑冰新秀,继承老前辈们的遗志,让我国的花滑项目再现辉煌 !

(下一篇介绍几对国外的花样滑冰情侣组合,关注我看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花滑冠军陈露现状如何呢?

如今距离2022年的冬奥会还有两年的时间,运动员们都在为之后的冬奥会做准备。花滑运动作为冬奥会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在最近几年的欢迎程度越来越高。花滑运动员们婀娜多姿的身材和行云流水的动作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说到花滑运动,被誉为“冰上蝴蝶”的陈露就是中国优秀的花滑运动员的代表。今天就为大家花滑冠军陈露的近况。

运动生涯

陈露出生于1976年,从小就喜欢滑冰运动,在花滑领域也颇有天赋。在陈露还是一名业余运动员时,她就夺得了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的第一名。可以说,陈露少年出名,顶着很多人质疑的目光一路成长起来的,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1994年的哈默尔冬奥会上,陈露一举拿下了花滑项目的季军。虽然陈露只得到了一枚铜牌,但她是中国花滑史上第一位获得冬奥会奖牌的花滑运动员。陈露不仅在花滑方面艳压群芳,她的颜值也是碾压众人。拥有完美身材和超高颜值的她被称为中国的“冰上蝴蝶”。

感情生活

陈露退役之后并没有留在国内,而是创办了一所花滑学校。在那里,陈露担任花滑教练,训练和指导孩子。也是在那个地方,陈露遇到了和自己共度一生的良人,丹尼斯·潘采夫。丹尼斯来自俄罗斯,也是一名花滑运动员,其运动生涯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虽然两人相差十岁,但是陈露和丹尼斯兴趣相投,越谈越投机,最终,在2005年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如今两人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继承了陈露和丹尼斯的运动基因,年纪轻轻就颇具花滑天赋。如今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教练生涯

2017年,身在国外的陈露收到了中国花滑协会聘请她回去担任教练的邀请,虽然陈露非常心动,但是她有所顾虑。作为陈露的丈夫,丹尼斯·潘采夫看出了她的顾虑,他非常支持陈露的选择。同年,陈露接受邀请,和丈夫、孩子一同回国。如今陈露不仅是中国花滑队的教练,也是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花滑冠军陈露近况如何?和54岁外国老公很恩爱,已担任国家队教练。如今44岁的陈露一直为花滑运动奔波劳碌,她的丈夫表示理解,两人感情恩爱如初。让我们一起祝福陈露,希望她的家庭生活能够一直幸福美满,也希望她能为中国培养更多的花滑人才。

冰雪前行者|专访张丹:退役后更懂感恩,我离花样滑冰更近了

编者按

北京冬奥会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当我们欢庆这冰雪盛世之时,更应该回望 历史 。

过去几十年,一代代冰雪先驱披荆斩棘,用汗水、热爱、坚守诠释着中国人的精神。

他们的身躯铺就了中国冬奥之路,他们是中国冰雪运动的前行者。

中国花滑世界冠军张丹。 本文 受访者供图

“没有谁能刀枪不入,但却可以百炼成钢。在国家队的那些年,我尝尽了荣耀与伤痛、喜悦与遗憾。离开赛场后,我对花样滑冰的热爱却只增不减。”

这是张丹置顶的一条微博,几乎概括了她整个花样滑冰的生涯——伤痛、荣耀、遗憾和热爱。

2006年都灵冬奥会,张丹张昊斩获一枚银牌,是彼时中国花样滑冰选手在奥运会 历史 上的最好战绩。直到四年后的温哥华,才由申雪赵宏博将纪录改写。

2006年都灵冬奥会,张丹张昊斩获银牌。

印刻在这枚银牌上的记忆,是张丹在“抛跳四周”动作后狠狠摔在冰面的惊心时刻。退役前,张丹始终认为那个瞬间满是遗憾——16年之后再度回想起这个片段,张丹却满是感恩。

张丹如今已经成为花滑运动的推广人。

“退役前是遗憾,退役后是感恩”

没人会想到,拿过奥运会银牌、创造过花样滑冰双人滑 历史 的张丹,曾有一段时间想要逃离花样滑冰。

运动员时期的张丹为花滑奉献一切—— 按照她的话来说,自从练习双人滑之后屁股和胯就从来没好过,肿痛的身体在比赛之前甚至都很难弯腰穿鞋。而为了保持体重,她当时几乎没吃过晚饭……

“运动员的后期,这种精神压力达到一种崩溃的边缘,它不是身体上的疲劳,没法通过休息来缓解。”

2012年张丹选择退役,选择离开她熟悉了十几年的冰面,“就是不想去再接触跟项目有关的工作,好想完全松懈下来。”

这种精神压力,一方面来自年龄,另一方面来自曾经的荣耀。

张丹张昊在比赛中。

2006年,被称为花样滑冰“三大双”之一的张丹张昊组合,是最有机会冲击奥运金牌的一对。彼时,他们的杀手锏“抛跳四周”是双人滑难度最高的动作。

短节目比赛中,张丹张昊表现出色,在三对参赛的中国组合中,成绩超过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名列短节目第二,仅落后俄罗斯组合托特米亚尼娜马列宁3.92分。

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凭借“抛跳四周”动作,完成对俄罗斯组合的超越夺冠。但这个动作,即便是正式比赛前,教练组和相关领导都一直在讨论,难度可想而知。

“赛前训练,我的状态特别好,完成‘抛跳四周’非常轻松,自己的状态应该是‘提前爆发了’。”但这恰恰是张丹紧张的原因,她担心比赛当天状态会下滑。

自由滑比赛当天,张丹有些反常,她赛前没像往常一样去和张昊交流技术动作,反而是一句话都没说。甚至从比赛一开始,脑子里想的始终是“抛跳四周”。

最终,这个动作失误,张丹狠狠摔在冰面上。虽然此后她忍痛完成比赛,但也仅获得一枚银牌,与冠军失之交臂。

“当运动员的时候,你没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永远会觉得很遗憾,因为那是我们离冠军最近的一次。”

这种遗憾,直到张丹退役三年后才逐渐释怀。也是这个时候,她重新燃起了对花样滑冰的热爱。

“2014年冬奥会的时候,不光是看花样滑冰,还有其他的一些冰雪项目比赛,看到运动员在场上拼搏,就好像突然唤醒了自己。”精神疲劳逐渐释放的张丹,逐渐恢复到了一颗平常心,“从那个时候,我慢慢找回了对花滑本身的这种热爱。”

如今再谈到那段经历时,张丹说得更多的是感恩,“非常感谢那段经历,让我无论面对未来的生活,还是面临很多事情,都能有更强大的内心去克服问题。”

“优秀运动员,要回馈项目本身”

和她同批的运动员,大多都走上了教练或管理岗位,赵宏博更是成为中国花样滑冰队双人组主教练,而张丹却在艺术和商业中寻找平衡。

“我觉得可能跟性格有一些关系,我比较喜欢去尝试一些新的事情,认为在新一个新的领域,接触一些新的事情,可以让自己更丰富,学到更多东西。” 张丹这样解释。

退役之后,张丹一开始也曾担任教练的岗位,但她发现自己想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几个人滑冰,随后,她便开始尝试花样滑冰的青少年培训,“也算是比较幸运吧,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开办青训基地之后,张丹又将目光放在了冰上舞剧。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大众需求结合在一起,张丹整个过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完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然后不断的修修改改、缝缝补补,然后达到了现在大众反馈不错的一个效果。”

张丹张昊出演冰上舞剧《踏冰逐梦》。

创作过程中,张丹没有考虑太多商业的部分,而是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过程,“我们会尽可能的去想我们的故事好不好,我们的内容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我们的舞美灯光能不能把达到我们想要呈现的效果。”

但当她2019年在工人 体育 馆完成冰上舞剧《踏冰逐梦》首演,看到现场坐满80%以上的观众之后,她觉得没有辜负自己的初衷。

“我们当初做的时候,目的就是想要推广花样滑冰,让花样滑冰和商业有更丰富的结合,让大众更好地接触到花样滑冰。” 张丹这样解释自己做冰上舞剧的理由。

青训是和家长打交道,冰上舞剧是和资本打交道,但对于张丹来说,自己最在乎的还是回馈花样滑冰。

“一名优秀运动员,退役后是要回馈项目本身的。” 在她看来,做成的这两件事不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做事的过程才是成就感的来源。

“因为我能获得现在的成就,都是花样滑冰带给我的,如果我无法回馈一些东西给花样滑冰,可能就真的辜负了自己在这个项目当中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努力。”

冰上舞剧《踏冰逐梦》演出现场。

“退役后,我离花样滑冰更近了”

既经历过专业运动员的辛苦,又体验过青训培养、商业化开发的张丹,对花样滑冰似乎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在她看来,花样滑冰正经历着积极生长的状态。

“其他冰上项目对大众来说,可能还是太过专业,需要更多的天赋,但是花样滑冰是竞技 体育 与艺术相结合的一个项目,是非常符合大众的需求。”

在她眼中,家长的变化也显而易见。曾经的家长更多带着功利的想法,“如果出不来成绩就不练了”,而如今大家更多的培养孩子兴趣的角度出发。

“虽然北京冬奥会2015年才申办成功,但是这种转变其实从2013、2014年就慢慢开始了。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想在花滑上有所发展的家庭,都越来越的参与进来了。”

“退役后没有留在体制内,没有接触队伍和比赛,这方面确实会有一些距离感,但是自己一直在推广花样滑冰,也更享受花样滑冰了。从运动本身,我其实离花样滑冰更近了。”张丹说。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