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发源地

篮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篮球文化中国发源地

五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古巴比伦(公元前5500年)、古埃及(公元前5450年),古印度(公元前3100年)、古代中国(公元前3000年)、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古巴比伦

古代巴比伦——发源地: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整个阿拉伯文明。

巴比伦意即“神之门”。

古代巴比伦狭义上指古代巴比伦王国,广义上指古代巴比伦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分古代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 [1]

古埃及

古代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将埃及伊斯兰化

埃及于约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终止。

古埃及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时期,共10个时期,33(含0至第32王朝)个王朝的统治。

古印度

古代印度——发源地: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孕育整个南亚文明。

印度是我国的近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

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古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1]

古希腊

古代希腊——受两河流域及古代埃及文明影响,发源于南欧的爱琴海诸岛,孕育整个欧洲文明。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 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古代中国

中国——发源地:东亚的黄河流域

古中国的发源地在哪儿

古中国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俗语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

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因此说黄河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发源地。

扩展资料:

古中国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产生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黄河和长江莫属了。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河

亚运会2023年举办地点

亚运会2023年举办地点如下:杭州。

截至2020年12月,杭州2022年亚运会共设40个大项,61个分项,预计共482个小项。竞赛大项40个:包括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高尔夫、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

赛艇、七人制橄榄球、帆船、射击、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举重、摔跤、空手道、攀岩、棒垒球31个奥运项目,和武术、藤球、克柔术、柔术、板球、棋类、轮滑、卡巴迪、壁球9个非奥项目。(其中,空手道、竞技攀岩、棒垒球这3个竞赛大项由2022年杭州亚组委提议增加)。

2020年12月,第39届亚奥理事会全体会议宣布在保持40个大项不变的前提下,增设电子竞技、霹雳舞两个竞赛项目。这是电子竞技和霹雳舞首次列入亚运会正式竞赛项目,电子竞技属“智力项目”,霹雳舞属“体育舞蹈”。

2021年11月5日,杭州亚组委正式公布了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小项设置。杭州2022年亚运会电子竞技项目设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亚运版)、和平精英(亚运版)、炉石传说、刀塔2、梦三国2、街霸5和FIFA Online 4等8个项目。

亚运会举办选择在杭州举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体育设施完善:

杭州拥有完善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包括杭州奥体中心和黄龙体育中心等,能够满足亚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的需求。

交通便利:

杭州的交通网络发达,地铁线路和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且毗邻萧山国际机场,能够保证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

经济实力强: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能力。

文化底蕴深厚:

杭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也是亚运会选择杭州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环境优美:

杭州的景色优美,拥有西湖、灵隐寺、三潭印月等著名景点,能够为参赛选手和观众提供良好的旅游和观赏体验。

总之,亚运会选择在杭州举办的原因涉及到体育设施、交通条件、经济实力、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能够保证亚运会的顺利举行并提供良好的赛事体验。

2023年3月16日,经亚奥理事会第五次协调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取消《炉石传说》项目设置,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设7个比赛项目。

2023年,应台湾体育界所请,大陆有关方面成功协调将棒球纳入杭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的发源地在哪里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原。

中原的别称有中土、中州和华夏,主要指的是现在的洛阳,到开封一代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河南省,但是在与外族对抗的时候,中原又泛指中国。中原原本的意思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看做是中国天下的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原文明的发扬光大,慢慢的向外延伸,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以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关于中国历史有一句俗话,叫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大省。

中国腹地

河南在古代又称中原,他沟通南北,占据了中国的腹地,历朝历代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电视剧也好,史书也好,会经常一些词,如“逐鹿中原”“定鼎中原”这些词足以表达出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除了兵家必争之地之外,历史上的河南还曾经是多个国家的都城。

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是一点都没有夸张。两千多年来,身为六朝古都的河南,见证的中原大地上无数的兴衰荣辱和朝代更替,这是中国其它省份所没有文化底蕴。

谁能给科普一下立陶宛这个国家,为什么篮球文化这么好

立陶宛人自己会回答道:“感谢上帝!”上帝是立陶宛人的第一信仰,篮球是立陶宛人的第二信仰。立陶宛本该是最不会发展篮球的国家之一,因为篮球是基督教青年会培训学校的一名美国体育教授奈史密斯发明的,基督教青年会这个新教团体把它传遍全球——包括中国,而立陶宛当时是个天主教氛围浓郁的国家,基督教青年会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更没有带着篮球去立陶宛教学。

当时最受基督教青年会照顾的东欧国家是立陶宛的邻国拉脱维亚,他们把该国的国际化都市里加变成了东欧篮球的中心,也让拉脱维亚成为欧洲最早的篮球强国。1935 年的第一届欧锦赛,拉脱维亚勇夺冠军。

当时立陶宛曾与拉脱维亚对决,但被对方以 123:10 的比分狂虐。输球的立陶宛人也未必会多么在意,毕竟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篮球在立陶宛人心目中,还只是一种与先传入立陶宛的篮网球(Netball)相似的“女子运动”。

但是,这场比赛刺激了三个美国人,他们改变了立陶宛的历史——当年立陶宛临时首都考纳斯的世界立陶宛人大会上,一群美籍立陶宛裔篮球运动员也在其间。看到母国体育如此落后,其中三人当即决定留下来。他们成了立陶宛篮球的种子,两年后,更多美籍球员加入立陶宛篮球。其中最重要的“外援”当数 1936 年柏林奥运会上,带领美国队夺得金牌的主力中锋弗兰克·卢宾。卢宾的父母是立陶宛移民,成为奥运明星后,一家人荣归故里,他的妻姐却摔断了腿,必须留下来养伤。立陶宛人趁机提出邀请,让卢宾做了国家篮球队的第一任主教练。

立陶宛裔移民在美国移民中的数量少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却能贡献如此多的篮球运动员,也是一桩巧合:19 世纪末飘扬过海去美国的立陶宛人把芝加哥选作重要聚居地。这里正好是美国篮球运动发源地,早期的篮球推广活动主要在这里的学校。立陶宛移民后代只要爱体育,最容易选择的运动就是篮球。

以美籍球员为主,贯彻美式训练的立陶宛队很快成为欧洲篮球的一支强队。1937 年的第二届篮球欧锦赛,他们首次获邀参赛,结果竟五战全胜,并在决赛以 24:23 力克意大利,夺得最终的冠军。

这次夺冠激发了立陶宛人参与、从事篮球的群众热情。一夜之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都装上了篮筐,农村的谷仓也被改造为没有座位的篮球馆,立陶宛真正变成了一个篮球国度。1939 年,为举办第三届欧锦赛,考纳斯修建了欧洲第一座专业篮球馆,立陶宛队在这里成功卫冕,奠定了考纳斯篮球之城的地位。1939 年建成的考纳斯体育馆(Kaunas Sports Hall),是欧洲第一座专用于篮球比赛的体育馆。

民族意识的沃土。一个国家在某项运动上强盛一时并不稀奇,但要保持下去则并非易事。不少东欧国家曾在一些运动上占据霸主地位,但政治动荡和缺乏商业市场让他们很快跌落。曾在世界足坛不可一世的匈牙利,如今已多年缺席世界杯;二战前与立陶宛争得难解难分的拉脱维亚篮球队,90 年代独立以来从未参加过奥运会与世锦赛。

立陶宛的国运更加多舛。二战前的苏德秘密协定中,它被划给苏联,从此失去独立地位。在抵抗苏联吞并时因屠杀和流亡而人口骤减,篮球事业也被摧残殆尽:美籍球员被迫离开,本土球员要么流亡,要么加入游击抵抗力量。

但正是这种境况,令篮球在立陶宛人精神上的地位大幅提升。由于对自己在苏联的处境不甘心,任何可被作为民族标志的事都被捧为立陶宛人的珍贵传统,在战前刚刚夺取欧洲冠军的篮球被视为仅次于天主教的民族主义象征。立陶宛群众体育也因为民族意识而重视篮球,哪怕是被送往古拉格(集中营),立陶宛人也要把篮球带在身边。

二战后重建的立陶宛专业篮球明显带有民族主义意味。1944 年在考纳斯体育馆门口组建的俱乐部扎尔基里斯(?algiris),在立陶宛语里是“绿色丛林”之意,与德语里的格伦瓦尔德(Grunwald)同义,取的正是六百多年前,立陶宛-波兰联盟彻底击溃条顿骑士团的格伦瓦尔德之战的典故。

正是强大的群众基础为立陶宛篮球延续着活力,让它在苏联体制稍有松动时即获复兴。立陶宛篮球的再度崛起是从苏联国内联赛开始的,扎尔基里斯俱乐部利用苏联体制的漏洞,提前为本土的优秀青年球员备好可以免除兵役的专科学校录取通知书,避免篮球人才被中央陆军队以一纸征兵令强行调走。1985 年,倚靠这批球员,扎尔基里斯打破了中央陆军对联赛冠军长达九年的垄断,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实现了三连冠。

凭借联赛中的杰出表现,立陶宛球员占据了大多数苏联国家队的主力位置。1988 年奥运会上苏联击败美国奥运篮球队的那场比赛,立陶宛球员的表现打动了 NBA 球探,一年后,马修利奥尼斯成功加盟金州勇士队,并把上篮动作“欧洲步”带到了美国。

1991 年 9 月,立陶宛成为第一个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他们的第二信仰——篮球终于可以重返国际赛场。迎面而来的便是 1992 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留给立陶宛的准备时间并不充裕,新国家没有预算拨给球队。这一次,又是大洋彼岸的立陶宛篮球人支撑了祖国,靠着马修利奥尼斯等人在美国发起募捐,立陶宛队凑齐了参赛费用。

这一届立陶宛队虽然被乔丹领衔的“梦一队”挡在决赛门槛外,却意外地与独联体队争夺铜牌。这实在是立陶宛人最梦寐以求的对手,最终,他们以 82:78 战胜了对手。站在领奖台上的立陶宛篮球队,他们穿着感恩至乐队(Grateful Dead)设计的球服——一款可能是史上最叛逆的奥运常服 T 恤。

对这份荣誉,队中球星萨博尼斯感慨地说:“在汉城,我(为苏联)拿到了金牌,但巴塞罗那的这枚铜牌,才是我们立陶宛人的灵魂。”